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湖北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正文

湖北“三万”活动创新群众工作路径探析
2015-07-12 19:22:11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

“生命工程”的荆楚脉动

——湖北“三万”活动创新群众工作路径探析

在鄂西北山区十堰市房县军店镇月明村,干部和群众一同整治塘堰(资料图片)。

 

  编者按: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大优势,是我们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进行了理论阐述,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不断进行探索,努力创新形式和载体,取得一定成效。湖北结合自身实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两次大规模组织干部深入全省每一个村庄调研走访办实事,并集纳反馈民情民意,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解其所需,创新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路径清晰,成效明显,有多重借鉴意义,值得各地认真思考。

  本报记者 孙林 宁启文 何红卫 冯克

  这是一幅让人热血沸腾的画卷;这是一场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人民战争”;这是一次为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它“意义重大”,因为它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民情大调查,一次声势浩大的亲民大行动,一次史无前例的干部大练兵;

  它“影响深远”,因为它具有了参与上的广泛性、方法上的创新性、影响上的全局性;

  它“成果丰硕”,因为它有力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交融,促进了“三农”工作突破,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这就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2011年内两度启动的“三万”活动。

  群众好评,网络热议,传媒聚焦,上层关注……去年6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期间,对“三万”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搞好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访民情、办实事活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群众工作曾一度被认为是“虚功”,无关GDP,不能出政绩,不少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可在湖北省主要领导看来,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重于泰山,各级党委责无旁贷,堪称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生命工程”。

  生命的标志在于心脏的跳动。无论是第一轮“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还是第二轮“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三万”活动成就的工作方法、工作路径就像为群众工作这个“生命工程”量身配置的坚强“心脏”,它搏动有力,源源不断,给重中之重的“三农”注入血液和营养,让疏离的干群重建血肉联系,使松散羸弱的基层组织筋强骨壮,为农村和谐输送着最清新的氧气。

  连日来,记者沿着湖北“三万”工作组的足印行来,走田间,访农户,下塘堰,听民声;寻踪觅迹,追根溯源,切身感受“三万”的脉动和温度。

  脚不沾泥就不可能对农民有真感情

  水有源,树有根;党中央明确要求加强群众工作,湖北强化“三农”重中之重地位,顶层设计需载体落实——“三万”活动应时而生,顺势而为

  井冈竹林里,陕北延河边,平山翠柏间……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也发生许多新变化:物质利益主体多样,发展不平衡,思想观念骤变,矛盾多元交织等等。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和干部却离群众渐行渐远,扑不下身子,更不下基层,失却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动力和能力。

  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

  我们必须直面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尤其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都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作出过重要的指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中央领导曾多次论及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这一论断更是振聋发聩。

  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身处中部正在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湖北,在改革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占多数的农村,新型生产主体缺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留守人群、公共服务、农民教育问题相对突出,村级债务繁重,农民和基层解决问题的资源、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上级组织关心、支持和帮助。

  强基固本,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抓住农民这个最大的群体。作为农业大省,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在湖北尤显重要。因此,对党中央关于群众工作的顶层设计,湖北在贯彻落实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进取性和探索性。

  坚持选派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等,这些都是湖北近年来在加强农村群众工作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都因范围设限、深度广度不够,特别是缺乏机制支撑,长效难期。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认为:“如果我们远离农民,好几年见一面,脚不沾泥,就不可能对农民有感情。真感情一定要创造一种存在,创造接触的物理空间,这是任何学习参观活动都替代不了的。与农民的接触,创造一种存在,它就会生成社会意识,就会了解民情,了解省情,就会对农民有感情,对农村工作有感情。”

  一场新的、酝酿多时的、深入持久的“干部进村赶考”活动,在省委省政府的谋划中徐徐拉开大幕。

  2011年春节前,媒体发表省委主要领导题为《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的文章,为这场活动开始预热。文章指出:“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的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文章要求干部“多往基层跑,特别要多往贫困地区跑,多往受灾严重的地方跑,多往矛盾突出的地方跑,多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跑。”这篇文章饱含深情,在全省干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春节前后,湖北省委又委托本报驻湖北记者站,集中20多天时间进行调研,十县百户1.5万字的调查报告,为“三万”活动打前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战略部署筹划完毕,湖北上下蓄势待发。

  2011年2月28日,湖北省召开省、市、县三级电视电话会,全面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3月,身负各种期待,迎着春天和煦的阳光,湖北11万多名干部背起行囊,振奋精神,奔向希望的田野。

  中央的顶层设计在湖北细化实化,落实在干部进村入户的行动中。如果说湖北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是对党中央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要求的坚决落实;那么,同时将“三万”活动作为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不仅出于湖北省委、省政府对省情的准确把握,体现湖北对“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一贯的清醒认识,更是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益尝试,因为它创建了一个有效载体,让以往看似“务虚”的群众工作不再“悬浮”于口号和文件,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能发力的“着陆点”。

  链接:在新形势下,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血与肉的关系,舟与水的关系,末与本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仆与主的关系。保持这种关系、保持这种血肉联系,党就能生存发展;破坏这种关系,失掉这种联系,就会亡党亡国。

  只有下基层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领导带,全覆盖;干部足迹“印”到农户堂屋,“立即办、马上改、化怨气”,重在增感情,也要办实事——首轮“三万”锻炼队伍,密切干群

  2010年底,省委书记李鸿忠履新后第一次调研,地点选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主要内容锁定访贫问苦。时值隆冬大雪,李鸿忠走进红安县何家湾村刘海华家里,看到他和妻子都有残疾,房屋四壁透风,76岁的老母亲蜷曲在单薄的被窝里,心绪难平,感慨万千。在回程车上,李鸿忠思考了很多:全省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我们的干部知道吗?深入了解民情、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的工作势在必行。做好群众工作这个“生命工程”,履行好这个政治责任,关键是要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此时,“三万”活动的雏形渐渐清晰。之后,省委常委会集体研究,作出开展“三万”活动的决策。

  2011年2月19日,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十天后,湖北将视角聚焦于农村,启动“三万”活动,集中3个月时间,组织省市县三级11万名干部、1.6万个工作组,遍访全省26018个村、1062万农户。

  “两个全覆盖”是这次“三万”活动的关键词,是“三万”活动与以往所有类似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每个行政村、1000多万农户实现全覆盖,使得“三万”活动成为湖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最大规模的干部入户活动。

  “我们就是要让下派干部深入到每个农户家中,耐心、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送到每家每户。因为我们的工作只有做到全覆盖、深入一线,才能把中央提出的‘掌握群众所思、所忧、所盼’要求落到实处。”

  湖北省领导认识一致,身体力行。省长王国生深入湖北血吸虫疫情最重的地区之一——仙桃市沙湖镇和泉明渔业合作社,进农家,访民情,要求把“三万”活动作为常态工作持续抓好,把“三万”活动的成果运用到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上来;省委副书记、时任省委常委张昌尔在活动之初,就来到大悟县最偏僻的玄坛村住农家、问民情,后来又三进玄坛村;省委常委侯长安、李春明、尹汉宁和副省长赵斌等省领导也都先后深入农村……他们亲历亲为、率先垂范,带头走访最偏远的村组、最困难的农户,推动入户工作一家不漏。

  省领导的足音吹响了新春的号角,荆楚大地沸腾了!

  “只有下基层,才能贴近农民朋友的心,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是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2011年3月5日“民情日记”里的一段话。3月4日,孝感“三万”活动启动的当天中午,黄关春就直奔最偏远的大悟县三里城镇寺庙村走访困难户。

  访民情问民意是“三万”活动的重要任务。活动要求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活动还要求“党员干部进农家、利民实事进农家、政策法规进农家、信息技术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农家”。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横山村地处清江边,资源丰富却资金短缺,乡亲们守着金山富水过着苦日子。宜昌市委宣传部驻该村“三万”工作队与村委会一班人共谋发展路径,招商引资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促进旅游业发展。

  3个月时间里,鄂州市共帮助制定完善村级发展规划320个,帮助280个村理顺产业结构,引导农民依法流转土地8100亩,兴办家庭农场160个,发展专业合作社37个,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万”活动不是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不是走过程。建章立制贯穿活动全过程,所有队员都有《民情日记》,督查专班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实行整改责任制,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工作队当起了“钦差大臣”,发现违反政策的督促整改,发现违法违纪的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仙桃市按照“自查自纠不遮丑、规范整改不护短、问责查处不手软”的原则,集中开展检查,强化督办整改,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可以“立即办、马上改、化怨气”的问题。

  干部走进群众家门,打开了群众心扉,在群众心中激起了巨大“暖流”。省农业厅驻罗田县四口塘村的工作组技术员来到村民汪月芳家里,查看整修她家的沼气池。目送技术员离开,汪月芳深情地用右手摸摸心口,竖起大拇指,这是一名聋哑人在表达她特殊的谢意。

  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农民心气儿更顺了,农村更加和谐稳定。2011年3月至5月,省市县三级信访部门受理信访事项同比分别下降了4.39%、19.25%、10.62%。

  全体工作队员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不是简单地送钱送物,而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增进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有的干部用生命诠释亲民爱民赤子情怀。钟祥市“三万”活动工作队员刘军累倒在民情走访途中,把生命的最后脚印“印”在田埂上,村民们栽下80棵常青树纪念他。

  在活动中,所有工作队员吃住在农户,费用自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增加集体负担。很多机关干部到联系点不用公车,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市长刘雪荣等许多市县领导带头乘公共汽车下村。

  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了难得的党性锻炼、实践磨炼、身心修炼,他们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被震撼着、每天都被感动着。”“三万”活动让机关作风为之一变,干部能力素质明显增强,办事效率和执行力大幅提高。

  翻看收录第一轮“三万”活动工作组调查报告和民情日记的《脚印千万家》丛书,能从这洋洋200余万字中读出一种力量。看看这些标题吧:充满深情的有《一起在春天里播种》、《民情大于天》、《我的三位农民兄弟》等等;深刻思考的有《农情新变化与农村工作新思路的思考》、《今后农村的田谁来种》……,这些报告和日记每一篇都充满了工作队员对于群众所思所盼真诚关切,凝聚了对于“三农”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

  “农时三月下乡忙,村乡又见春意盎。帮农须怀赤子心,扶困更将精神彰。”这是百姓送给进村入户干部的一首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链接:大批机关干部走进农村基层,结识农民朋友,研究农村问题,亲身体验到泥土之辛、稼穑之苦,强化了重农之识、重农之情、重农之举,为农民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据统计,全省在“三万”活动中共帮扶项目31.8万个、筹措项目建设资金115.2亿元,为农民办了大量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