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评论/观察 > 正文

内地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014-11-24 16:43:39      来源:紫荆网 启明       分享:

[提要]内地在简政放权等相关政策卓有成效,激发了市场新活力。

【紫荆网报道 记者 启明】内地在简政放权道路上取得重要成效,有效地为市场松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与好评,更赢得了内地社会和民众的广泛拥护,中国政府在职能转变领域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取消审批项目“含金量”越来越高

8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措施。一是便利企业投资经营,再取消和下放87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其中取消68项,做到能取消的尽量取消。同时尽快彻底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二是降低准入门槛,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减轻企业负担,再取消19个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并进一步加大清理力度,建立目录管理制度,凡未列入目录的一律不得开展。四是再取消一批部门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专业性不强、法律法规依据不足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这是继今年6月份第一批次简政放权57项之后的再次权利下放。业内人士预计超额完成简政放权项目已无悬念,且取消审批项目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简政放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本届政府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简政放权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年多来,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

二是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大力简政放权的同时,将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市场监管体系。

三是宏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各部门腾出了更多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域,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更加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改进和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

四是行政效能明显改进。持之以恒推进政风建设,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格压缩“三公”经费。今年6-7月,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别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有力推动了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

今年3月1日全面实施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简政放权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节,具体内容包括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稳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试点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

这项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大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改革半年来,新登记的市场主体659.59万户,同比增长15.75%。每一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5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92.70万户,同比增长61%;公司制企业176.56万户,同比增长68%;私营企业182.26万户,同比增长64.34%;外商投资企业新登记18,605户,同比增长9.82%,外商投资企业连续两年负增长后正增长。

9月11日,李克强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介绍,现在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优化流程等改革,新注册企业井喷式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李克强赞许地说,109个章变一个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要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

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带动了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对新兴产业带动作用明显,IT产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改革也带动了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占比数量不断扩大,与东部地区差距逐步缩小。

通过启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有效地扩大了社会监督,对引导创业、促进就业作出了显著贡献。今年以来,新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度增长,投资人通过投资创业经营实现了就业,同时扩大就业岗位,带动就业。注册资本登记的改革,极大地缩短了申请人的办事时间,节约了企业办事成本。

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管和放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围绕以下工作积极推进:一是把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在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对取消、下放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同步研究、同步提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并同步落实。三是进一步强化部门和地方事中事后的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