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评论/观察 > 正文

专家谈政治副中心传闻:20年内“分都”不会提上日程
2014-03-28 12:37:40      来源:南方周末       分享:

未来的北京规划,依然会坚守政治中心的功能定位。 (东方IC/图)

原标题:【新北京药方】20年内,“分都”不会提上日程

“北京政治副中心初定河北保定”这一传言风波背后的另一命题是,北京可能“分都”吗?南方周末记者在采访了十余位专家之后,得到的答案是:20年内,“分都”不会提上日程

“绝不可能”、“没有听说过”

2014年3月19日,“北京政治副中心初定河北保定”经媒体报道之后,迅即形成全国罕见的热议,股市里的河北板块当天就逆市出现涨停潮。

率先披露该消息的《财经》杂志还称:“未来将有一批国家部委下属的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率先搬迁至保定,随机构搬迁至保定的人员北京户口不改变。”

保定位于北京以南,直线距离不过百余公里。古时定名保定,寓“保卫大都(北京),安定天下”之意。新中国历史上,保定曾数次被确定为河北省省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事件”,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当天便辟谣称“没有听说”。紧接着,保定市长也回应媒体称“这只是一个传言”,京津冀一体化目前尚在规划之中。

这场各方都否认的谣言风波,其实是北京此轮规划调整的缩影。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视察北京,提出要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此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即将修改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其中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便是,北京城市的首要定位“政治中心”是否会做调整。

实际上,据媒体公开报道,不久前在京津冀地区的政府三方相关研讨会上,河北省政府提出过,将保定确定为首都政治副中心的构想,亦希望部委的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率先搬迁至保定,不过“仅限于构想和研讨”。

据南方周末记者多方采访,几乎没有专家看好这个构想。

“把首都政治副中心搬到保定,是绝不可能的。”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则表示,此前没有听说。

“绝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许多专家回答都很干脆。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则专门撰文做了分析,“可以预知,这一区位选择具有极大的失败几率。以石家庄的经济规模,要想抵消‘北京-天津’发展轴上的经济落差,从而改变区域经济要素的流向,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使命。”

而不少专家也表示,这可能是一场商业炒作。“热议背后可能是当地房地产商的炒作。”曾提出迁都设想的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胡义成说。

“从目前形势来分析,首都绝对不会政治迁都,更不可能政治分都,但从首都现有人口、交通、环境等问题来看,北京城市建设规模模式要改,这是肯定的。”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傅崇兰总结道。

迁都论不息,分都论再起

有关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争论,很早在民间便有迁都论。河南南阳、陕西西安,都是专家热议的后备选址。而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又有政协委员再度建议,迁都南阳。

“只要北京遭遇环境恶化时,就是迁都论被广泛传播的时候。”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胡星斗说,他曾在2008年就迁都上书中央。

在胡星斗之前,曾有多名学者提出迁都一说,甚至出版迁都专著,但最终犹如石沉大海。

迁都论不息,分都论再起。

所谓政治分都,是指将首都部分政治功能迁出北京。比如,在这次河北省的构想中,国家机关和中央部委的事业单位搬到保定,即所谓的“政治副中心”概念。

不惟保定,对于“政治副中心”这一概念,十余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有着近乎一致的看法,当下的政治首都,“分都不可能,迁都更不可能”。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首都是首善之城,是各类政治象征、文化象征和历史象征的中心,在所有这些方面,保定都没有分量,而仅有地利之便。“若有副中心的规划,只能在今日北京行政区辖内实施中央的概念,不集中在一环二环三环,但也不能不在‘北京’集中,如果迁离北京,在政治上和象征意义上都是亏损的。”

中国社科院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贠杰认为,把机关事业单位、二级研究机构大规模搬出北京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很多机构之间的工作联系是很紧密的,如果搬迁,不仅会造成工作上的不便,而且会大大提高因两地办公产生的行政成本,带来新的交通等难题。

他还表示,特别是中央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后,现阶段各项任务繁重,国家政治中心的迁移或分离只会增加改革和发展的变数,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不稳定。因此,20年内,这个问题还不会提上议事日程。

和贠杰持相同看法的是周宏春:“哪怕是北京市层面的政治中心要搬,也不会搬出北京市的行政辖区范围。”

“设立首都政治副中心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影响,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需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和法定程序。”贠杰说,“即使有设立首都政治副中心的必要,也不会匆忙、草率决定的。”

政治“健身”,经济“瘦身”

在规划界泰斗、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的“北京2049”课题中,北京未来的城市定位依然是坚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所定,首要便是首都功能。

“北京市从来都希望政治中心留在这里。”周宏春说,“城市总规说北京要服务首都,事实也正是这么做的。”

但是,北京“太胖”,周边其他城市“太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的“中心”多达十余个,除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还有金融中心、现代工业中心,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北京正在“瘦身”。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曾表示,北京首先是把一些相对低端、低附加值、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疏解出去。

不过,中央和北京两级政府同处一地,可能正是北京空间疏散困难的原因。原中国城市规划院副总规划师、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说,由于中央政府的存在,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存在极大的落差,只要这个落差不缩小,经济要素涌入北京的总体趋势就难以改变。即北京作为首都形同一片洼地,所有流水都会汇到这里。

“要让要素从北京流向周边地区,唯一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个比北京公共服务更好的地方。”这是赵燕菁给北京“瘦身”开出的一剂药方,而最优的区域策略,就是在这一地区建立一个类似华盛顿特区的独立“首都区”,形成三地围绕首都平等竞争的区域格局。

根据不久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要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而处在新闻漩涡的保定也表示,该城市已做好承接产业的准备。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300" id="ifm_embed_hzh_div" scrolling="no" src="http://y0.ifengimg.com/mappa/2014/02/17/4cfcf6c097db8e5cdeb3a07697a9a0ab.htm" width="200"></iframe>

所以,北京“瘦身”,应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功能弱化,将一些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物流企业和一些低端服务业转移到河北等邻近城市。同时,将一些国企总部、高校、医院等人口密集的机构迁移出去。“只有城市功能定位明确,才能有效减轻在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贠杰说。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怎么把城市功能疏解到周边,怎么把周边的教育医疗“谷底”往上涨,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系统来做。

而通过政治功能的迁移促发展,国外也有案例,但鲜见成功。据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吴唯佳介绍,像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是为了促进中部发展。但首都搬了,很多官员、商人还是以里约为中心,工作日集体往巴西利亚跑,周末又回到里约。涉及国家的中枢管理需要满足便捷、安全等条件,随意迁动只会带来额外成本。

(南方周末记者蒋昕捷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