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长江经济带湖北作为 > 正文

代代相傳的黃陂人文精神
2015-03-25 06:09:19      来源:香港《紫荆》杂志 本刊记者 高丽君       分享:

 

黄陂木兰山、木兰湖

文化傳承源遠流長的黃陂,是廣為傳頌的“木蘭傳奇”、“二程理學”和“首義黎黃陂”等重要歷史故事的發源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文關懷精神,根植於代有才人出的黃陂,源遠流長。
 
千年古城的文化涵養
武漢3,500年歷史,根在黃陂。1954年,武漢市遭受特大洪水襲擊,人們在今黃陂區灄口鎮境內盤龍湖畔取土築堤,卻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座古老城池盤龍城。
在日後的發掘中,盤龍城遺址出土的精美陶片,以其高水平的制陶技術,和大作坊、大宮殿、街道等遺址一起,將大武漢文明史上溯到了3,500年前的盤龍城時期。發端於殷商時期的盤龍城開啟了武漢城市文脈,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也因此使武漢市“市齡”在中國數百座城市中名列前茅。
盤龍城的宮殿建築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採用的是“前朝後寢”的格局。經古建築學家研究,這是中國最早採用此格局的建築,“前朝後寢”、廊廡環繞庭院成為此後3,000多年來中國宮殿建築的基本模式。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一首《木蘭辭》流傳千年,由此創作的文藝作品和影視劇更是讓這位替父從軍的女英雄名震寰宇。木蘭的故事最早發源於漢代的黃陂。《輿地紀勝》稱,《樂府》所載女子,為男裝代父從軍者也。每年一月,士女赴廟瞻禮者,絡繹於途,謂之朝木蘭。廟後有基,宋時建。”黃陂在上世紀80年代普査文物時,發現了木蘭墓的殘碑和遺址,證明木蘭墓是可信的。
木蘭雖名不見正史,只有《木蘭辭》這一文學形象,但在古代,民歌的研究價值是很高的,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因為具有真實性而廣泛流傳,民間傳說也是如此。花木蘭效忠國家, 愛家敬老,有膽有識,無私奉獻,木蘭文化則突出了忠孝這個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題,體現了中華民族凝聚力中最動人心魄的“家國情懷”。在黃陂,為紀念木蘭、以“木蘭”命名的許多地方,它們的名稱已延續成百上千年,有木蘭碑樓、木蘭坡、木蘭溪、木蘭殿、木蘭廟、木蘭坊、木蘭縣、木蘭將軍墳等等,都是木蘭曾存在於此的佐證。
二程理學多思辨,孔孟儒學開新篇。黃陂魯台山地區是二程理學思想的最初發蒙之地。
據清同治間《黃陂縣誌》載,北宋仁宗時,黃陂縣尉程坰妻侯氏因夜夢雙鳳投懷,于明道元年(1032年)和二年先後在黃陂城內故居程鄉坊生下兩子,長子名顥,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次子名頤,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他們就是後來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有著顯赫地們的北宋“二程夫子”。
二程自幼文思敏捷,且好讀經閱典。因信奉儒學,仰慕孔子而常登陟山巔,築壘土台,企望東魯孔子出生地尼山並作一系列尊孔演義,此間漸萌理學思想胚芽。二程後師承理學創始人周敦頤,在融入佛、道學說的基礎上,把孔孟儒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經南宋又一大理學家朱熹完善,世稱“程朱理學”。
“程朱理學”在宋以後的中國封建社會思想政治領域佔據正統地位,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並不僅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全民的文化,尚對東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辛亥首義造英雄,風雲際會攀頂峰。如果說孫中山是英雄造時勢的話,那麼黎元洪則是時勢造英雄。正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時勢以及民初政壇詭譎多變的時勢,將黎元洪推上歷史舞臺,成為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
生於木蘭鄉的黎元洪(又稱黎黃陂),幼年在黃陂生活了8年,接著到漢陽長到14歲。1882年考入北洋水師學堂,1896年3月,隨張之洞回湖北編練新軍。緊接著,三赴日本學習考察,回國後,制訂了中國陸軍改革的第一個法規《湖北練兵要義(十條)》。1904年,任湖北新軍第二鎮協統兼護統領,並提調漢陽兵工、鋼鐵兩廠,直至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中軍副將等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一舉成功,黎元洪被革命黨人推舉為中華民國中央第一大都督,管理外交事宜。而在民國大總統未選出以前,他又作為陸、海軍大元帥代行大總統職權,是我國歷史上惟一擔任兩任大總統、三任副總統的人。

黄陂城区一景
 
中華文化的現代演繹
在現代,這座歷史古城的文化涵養更體現在其對民生的關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這段話來自中共十八大報告,也是“中國夢”的本質要求。在黃陂採訪時,我們的耳邊經常響起這句肺腑之言。
不過,對於這句話更加真切的感受,還是在黃陂靜謐閒適的社區、在自來水長流的山區農戶家裡、在設施齊全服務優良的社區門診、在一座座高標準的校園裡……那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讓我們明白了這個國家中心城市新的發展極力量所在。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為此,黃陂區委、區政府堅守如下信念:為民打工,一諾千金;改善民生,重於泰山。
就業是民生之基。城鎮及農村就業方面,2014年黃陂區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就業崗位8,316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25人,農村富餘勞動力新增轉移17,438人
社保是民生之依。社保及新農合保障方面,去年黃陂區社會保險擴面淨增2.15萬人,城鄉低保每人每月分別提標120元、60元,農村五保集中、分散供養分別提標1,080元、540元,落實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資金2,310萬元。
 

相关热词搜索:人文 精神

上一篇:商貿兩翼齊飛
下一篇:請到黃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