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紫荆专稿 > 紫荆访谈 > 正文

中國企業堅持走出去戰略,一切皆有可能!
2015-02-15 21:51:54      来源:紫荆网 记者 高丽君 祖民 北京两会报道       分享: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建董事長楊繼學(鐘民攝)

 

  紫荊網(記者 高麗君 鐘民)北京報道

  紫荊記者:

  楊總原來是葛洲壩集團的掌門人,現在作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您認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應該規避哪些問題?比如從利比亞戰爭、我國在中東的投資,大型國企多少都有損失,企業如何結合國家外交相關政策,能夠盡量規避問題?

  楊繼學:

  你們關心的都是重大的問題,也是企業需要破解的問題,甚至可以說你們剛才提到的問題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永遠都會存在。別說是國際經營、跨國經營,即便是在國內任何一個環境下,隻要是搞市場競爭,都會存在著風險。在國際、國內,每天都有一大批企業在茁壯成長、做強、做大,也有一大批企業在滅亡,這是市場規律,准確些說是殘酷的市場法則,是不可抗拒、不可逆轉的規律。既便是有風險,有大風大浪、有暗礁險灘,但不能停止我們前進的腳步。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這是企業自身發展做大、做強、做久的需要,“走出國門,建設跨國型的企業集團”也是重要的國家戰略。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收獲了很多,但是也有很多的教訓,有些教訓是別人的,有些是自己的教訓,還可能在豐收的時候伴隨著教訓。特別是在近兩年世界政治、經濟動蕩不安,不可預見的因素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復雜,復雜到超越了我們認知的范疇,比如出現了一些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因素:戰爭、恐怖(主義)、自然災害、地質災害等。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對我們走出國門,建設跨國企業集團提出了更加現實和嚴峻的挑戰。但是不能因為遇到這樣的挑戰,就停止腳步。“走出國門”既然是一個戰略,既然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就沒有退路,不能因為遇到困難,就停滯不前。我們停止,別人不會停止,中國停止,別的國家不會停止。因為大家都認識到,要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做嬴,必須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所以這次溫總理代表政府做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到我們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也面臨著世界金融危機還在延續,歐洲債務危機對實體經濟的重大影響等等,結合這些因素在內,要加強內需,主導的方向就是擴大內需,這是在重大困難時期政府所做的英明的決定。但總理同時談到我們在加大內需的同時絕不意味著放棄海外市場,甚至更需要一些企業、一些領域,甚至在主導方向上更為注重加強對海外市場的開拓。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而來,對其它行業來說可能是切實的重大災難,國家拿出四萬億拉動經濟、加強投資力度,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但對我們以基本建設為主體的產業來講恰恰是受益的。但這樣的機遇不會長久,靠擴大投資拉動內需也不會長久。當投資逐漸減弱的情況下,僅靠國內一種形式來尋求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走出去。企業既要牢牢把握國家在金融危機期間集中加大投資拉動內需的機會,同時要清醒的認識到這種形勢不可能持久,且必定減弱。必須順應市場,搶抓歷史機遇,向國際迅速擴張,開拓領域。結合國家戰略與企業自身發展需要,我們把市場放在國內的同時,優先發展國際業務。從長計議,堅定不移“走出去”,哪怕遇到一些困難。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通過金融危機等這樣一些突如其來、人力不可抗拒的災害,所能帶來的既有損失、教訓的一面,也有鍛煉眼力、增長風險意識、風險認知能力及風險管控能力的一面,一分為二、相輔相成。在惡劣的環境中,企業的干部職工、技術人員得到了鍛煉和成長,而這是用金錢都買不到的。如去年葛洲壩集團從利比亞成功組織撤退,而且在撤退過程中不僅“以人為本”保護職工,同時保護財產、項目不受重大損失,我們採取了事先保險,保險理賠的方式,從而避免了項目蒙受重大損失,並率先獲得了1.78個億的索賠。

  這次我提了一項建議,由於與利比亞原政府簽署的合同已失去實際效力,超過了市場經濟的控制層面,按照世界通行的規則與慣例,必須上升到國家層面。目前,我國政府出於保護中國企業利益的態度,已經作了原則表態,從而為解決企業因此類事件而造成的遺留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條件。此類事件今後還有發生的可能,那麼之前的解決方式就能成為先例,既是案例也是慣例。這樣就形成了國家的力量,而不是單一企業的行為,代表著強大的中國,由政治、經濟復合而成的壓力,從而解決經濟問題。有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利於在戰亂環境中,不至於形成企業難以承受的情況。

  國務院決定組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就是要組成更大的企業“航母”來抗擊世界經濟的大風大浪。這具有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優先發展”國際業務板塊,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堅定不移地走出去的思想出發點。

  根據市場的法則,已經形成完備得像溫室一樣沒有任何風險的環境不存在。無論在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還是在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都是在市場中做企業:以市場論英雄,以市場論成敗,成在市場、敗在市場、笑在市場、苦在市場、生在市場、死在市場。市場如果僅僅局限在過去中國的“計劃經濟”環境中絕對是不可能的。必須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風大浪中,險象環生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真正鍛煉、歷練出強大的企業集團,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要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做強、做大、做久,做成世界一流的企業,是不講遇到的環境惡劣不惡劣的。一流的企業就要擁有一流的管控風險的能力,世界范圍資源配置的能力與現代企業高效管理的能力,並且要有包括企業文化精神與員工團隊意識在內的建設與之相匹配。

  中國有句古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真要做英雄,要撈大魚就必須要去大海當中去。大海中浪和內河的浪相比,內河的浪就不叫浪。到國際市場中去,駕馭得住大風險才叫大本事,“做強、做優、世界一流”,這也正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我希望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是有“核動力”的國企航母,是能抗大風大浪,有強大的戰斗力的集群。思路也是出路,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隻要頑強拼搏開拓,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一切皆有可能”。(記者根據現場錄音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