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专栏 > 正文

外国政要看中国
2014-12-07 15:19:50      来源:求是网       分享: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的认知更趋全面、客观、积极、深入;其中,各国政要对中国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也具有广泛和长远影响。 查看原文>>

 

中国与世界

    中国—拉美:开启南南合作新议程

    拉美地区在今年7月以来,成为全球媒体的头条。在让世界球迷狂欢的世界杯之后,紧接着就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的近10天的密集访问。

    习近平主席这次拉美之行,再次呈现了其亲和以及务实的外交作风,以至于拉美媒体在访问结束之后还津津乐道。笔者以为,此次访问体现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方略,从访问议程以及成果可以看出,中国已不再仅止于和拉美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拉美作为中国外交“支点”之一,提升与其的政治合作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详细>>

    中韩“好邻居”外交:开启周边外交新模式

    “我这次来韩国,是应朴槿惠总统的邀请进行国事访问,也是到邻居家串串门,看看朋友。”“中韩两国毗邻而居。百金买屋,千金买邻,好邻居金不换。”7月4日,应韩国总统朴槿惠邀请,首次访问韩国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演讲一开始,便提出中韩两国“好邻居”的友好外交关系,并表示“中韩两国是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双边关系迈入最好发展时期”。学者表示,中韩两国的“好邻居”外交,开启了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模式。 详细>>

    开启“一带一路”建设新航程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略周边外交的重大战略构想。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即为“一带一路”。此次,习近平主席出访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印度等中亚南亚四国,不仅掀开了中国睦邻友好合作新篇章,而且开启了“一带一路”建设新航程。

    “一带一路”是中国着眼于整个全球战略发展态势和未来国家发展客观需要而进行的外交战略新布局。它契合“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表明中国外交整体布局正朝着主动构建、积极协作的方向转型。详细>>

    “中国产业园”,打造中印合作新典范

    “特变电工”,确实跟“变”有关。这家以变压器及相关变电设备为主体产品的中国企业已超越ABB、西门子,成为世界第一大变压器生产商。投资1.5亿美元,今年6月投产的特变电工能源(印度)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则成为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度投资力度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国在古吉拉特邦兴建产业园的示范园区。 “16个月,从无到有,单凭项目建设速度就已创下印度之最”,特变电工能源(印度)有限公司总裁陈志金对记者说,从工程进度讲,特变电工印度产业园的快速建成已成为古吉拉特邦同类园区建设的标志工程。今年6月,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变压器、电抗器等能源装备,项目二期将强调“绿色环保”,发展太阳能光伏,节能变压器等产品,开拓可再生能源领域。在园区十年以上的远景规划中,还拟定了特种电缆、导线、开关等产品的技术研发项目。详细>>

    行动铸就中非黄金般情谊

    中国驰援西非之时,正是埃博拉疫情来势汹汹之际。截至8月6日,西非国家累计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1779例,死亡961人。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宣布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生死攸关的疫情面前,美国等国家的卫生人员开始撤出当地,中国的专业人员和援助物资却陆续到达非洲,而已经在这三个国家的中国医疗队,仍在继续坚守岗位。这种挺身而出的担当,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情谊如金。

    中国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如此评价:“中国政府真正响应号召,提供的支持对当地防疫工作十分重要。”详细>>

    文化—中欧关系的重要支柱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增进广大民众间的相互了解、推进中欧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4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明确提出将人文交流打造成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和2012年“中欧文化对话年”的成功举办,为中欧文化交流与合作揭开新的篇章,中国与欧盟及欧盟成员国的文化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目前,中欧双方文化合作密切,交流机制日趋完善。中国文化部与欧盟委员会教文总司先后建立了“中欧文化高层对话机制”“中欧文化政策对话机制”,并共同发表过三个联合声明。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和欧盟委员会教文委员瓦西利乌在“中欧文化对话年”闭幕式上共同发表《联合声明》,成为“后对话年”时代中欧发展文化关系的指导性文件。此外,双方近年来在思想领域的对话深入开展,智力合作稳步推进,双方合作连续举办4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2013年启动中欧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及当代艺术领域的利益攸关方的联合调研工作,目前已取得成果并即将得到应用。详细>>

    巴拿马运河见证中美贸易发展

    作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巴拿马运河承载了全球5%的贸易货运,每年有1.4万多条船穿行于此。为一条运河专门研发一种船型,可见其重要性。往来于中国和美国东海岸及墨西哥湾的货轮,必经巴拿马运河。1982年10月,中远“汾河轮”经巴拿马运河首航纽约,开辟了中美间首条班轮航线。如今30多年过去,这条航线已成为运河最重要的航线,来往中美的货物占到了运河货物通过量的近30%。

    密集通过运河的中美班轮航线,成为两国贸易的见证:1979年建交时,双边贸易额不过24.5亿美元,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521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各种轻工业产品、电子产品、玩具、纺织品、机电产品等源源不断地输往美国。用中远巴拿马公司总经理张国栋的话说:“你在纽约超市里看到的‘中国制造’,几乎都是通过巴拿马运河送达美国的。”详细>>

 

外国政要看中国

 

    高度评价中国梦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向共同目标奋勇迈进的干劲与豪情,同时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各国政要的积极回应。

    各国政要普遍认为,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伟大国家必定有伟大梦想”,中国梦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愿景和全新概念”,意味着人民共享繁荣,不仅是吸引人心的口号,更是由中国普通人以各自生活去诠释的梦想。各国政要还认为,中国梦的提出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事件”,中国梦“不是排他的”,既努力实现自身发展,又助力其他国家进步,将带动各区域和全球的进步,“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盛赞中国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外国政要惊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面貌”。他们表示,中国从积贫积弱的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两个世纪前的工业革命“相形见绌”,并“比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么短时间中取得的成就都要大”。中国的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西班牙前驻华大使欧亨尼奥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是过去一千年发生的屈指可数的历史进程之一,其意义与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美国的崛起相当,而且正在改变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秩序”。 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政要还是发达国家政要,都认为中国快速发展“有利于世界繁荣”。而各国更加重视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希望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实现互利共赢。

    充分肯定中国的成功经验和制度优势

    中国的发展成就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外国政要纷纷表示愿意学习借鉴中国的做法和经验。缅甸、斯里兰卡、刚果(布)、埃塞俄比亚等国领导人向中国领导人表示,中国的发展模式“很典型、很有特点”,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展现出榜样的力量,“非常愿意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说,中国是21世纪崛起的和平发展大国,委内瑞拉在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典范”。南非总统祖马表示,南非视中国的成功为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将努力学习和借鉴中国成功发展经验。

    一些国家领导人指出,中国能够顶住外界压力,坚持走自己的路,像一艘巨大的“破冰船”坚定不移沿着既定航线航行,

    赞赏和钦佩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各国政要对此高度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表示赞赏中国政府坚定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相信中国的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为各国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新加坡政要表示,中国已决心致力于进行“严肃的结构改革”,“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依赖一个国家的成功转型”;在看到中国领导层的“能力和决心”后,可以乐观地认为“中国将克服巨大的挑战并实现转变”。

    各国政要普遍认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拥有“世界级”能力,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强有力的支持,世界难以成功应对诸多挑战,任何全球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葡萄牙总统席尔瓦指出,“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将在国际舞台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非洲和乌克兰等地区冲突中发挥积极作用”。波兰前总理奥莱克西表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声音非常重要,所有人都希望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媒体评论

    新时期中国大周边外交的内涵与边界

    9世纪初由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提出的“门罗主义”,虽然标明“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核心却是典型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依附论”。

    “中国的周边外交,并没有所谓的‘中心论’,而是以中国为立足点,将接壤的国家和地区看作周边。过去,周边的范畴强调陆疆、海疆,现在则将一些相近地区的国家也算在内,以此产生‘大周边’的概念。” 今天的大周边外交,与古代东亚朝贡体系不可同日而语,而是强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平等合作关系。“中国强,周边一定能得到好处,周边强大,反过来也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巩固安全环境。”中国强调周边概念的基本方针,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详细>>

    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中心

    不只一个西方学者提出,中国为何如此激动人心?他们的回答是,中国人民开始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但中国正触及的东西不是中国人独有的,恰恰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本能,即创造自我。这在任何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是一个核心内容。他们还认为,中国目前发生的情况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方面改变整个国际发展格局。因此,无法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其实,只要了解65年来特别是最近30多年中国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中国道路是一条独立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现代化道路,对世界而言这条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和平发展”。这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奇迹,自然将世界的眼光引向中国。中国道路连接着中国梦,而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一致的。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中心的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同舟共济,共同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必将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中国应灵活参与援外三方合作

    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60多年来,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及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随着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援助国在近年来异军突起,美英等传统援助国开始积极探讨与新兴援助国开展合作。中国应以自信、包容的态度与各援助方探索国际合作的可行性,并在受援国同意的前提下,适度开展三方合作。以此为平台,中国既可以扩大援助规模,节约援助资金,也可以利用西方传统援助国的网络扩大中国影响。详细>>

    中国声音在联大越唱越响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当中。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是国际社会不容小视的力量,一些国家难免心存疑虑,对此,中国真诚地向世界做着自我介绍。如今,中国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成熟和自信,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得到新的体现。

    中国发声,世界倾听。中国在联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讨论,向世界亮明中方立场和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和影

 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