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您现在的位置:传媒 > 正文

“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放大典型的正能量
2013-04-12 09:29:30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

 

湖北日报讯  唐宜贵

  我报道过很多典型人物,每一次采访报道,自己就受到教育,心灵得到洗礼。

  枝江市有一位78岁的退休高级农艺师李文英。她在汉口长大,从华中农学院毕业后,扎根枝江,长年在田间地头推广农技,退休后也没有返城享受,而是利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义务帮助十里八乡的农民解决棉花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她早上出门时,随身的布袋子里,装两个冷馒头、一瓶凉开水,坐中巴直到农田。天越热,棉田里虫越多。她顶着烈日,穿行在长江两岸的棉田里,经常忙到下午两点才坐在田埂上吃馒头。每有村民拉她到家吃饭时,都被婉拒,挂在她嘴边上的话是“不能给人家添麻烦。”

  她不仅出力,也不吝于出钱。她每月只有1600多元退休金,但却经常主动帮困难农户买农药、化肥、种子等,还自费印科技资料发给棉农。枝江市农业局统计,十几年来,她为棉农免费服务,贴的钱有上十万元之巨,为全市棉花大镇的棉农增收上千万元。

  为报道李文英,我曾跟她下田入户5天时间,所到之处,没有一个农民不认识她、不夸奖她,都叫她“棉花奶奶”;她走到哪儿,农民的笑声就响在哪儿。

  如此付出,李文英的想法很简单。她说她是学农的,离开了农民,就成了无水之鱼,心里就空虚,与农民在一起,心里就舒服。

  在国家级贫困县长阳,乡村教师刘发英,为了筹资供贫困的山里娃读书,刚知道互联网,她就在各论坛发帖介绍贫困学生的情况寻求资助,1条、10条、1000条……她坚持了6年之久,网友们被感动了,10多个国家的网友寄来了80多万元,200多名贫困生得到资助。

  为了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她六年如一日,每逢休息日就深入大山里的学生家调查。我采访她时,与她一起进山家访,山民们都叫她“英子姐姐”,知道“英子姐姐”到来,都像过年一样高兴,觉得娃儿读书有了希望,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盼头。

  我们报道刘发英事迹后,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不到一年时间,网友们捐资400多万元,近千名贫困生得到资助。

  一个典型破道题,一批典型活全局。新闻媒体进行典型宣传,不仅让我们学到典型的事迹和精神,也给社会集聚了前进的正能量。